大灣區機遇難逢
政府港人要掌握(一)

大灣區機遇已經是近來的熱門話題,筆者最近也有參加一些大灣區房地產發展的講座,大灣區除了香港,澳門兩個特區,還有廣州、深圳、中山、江門、肇慶、珠海,彿山及惠州等九個城市,位置全部在珠江口的灣區內。
國內的經濟發展受政府政策的影響很大,雖然未必每個政府計劃都能成功,但有政府計劃推動,成功的機會總會看高一線。何況,今次的大灣區的詳細計劃,估計最快十月可以出爐,但各個城市一向各有各做規劃,定位也各有不同,所以,筆者估計規劃的重點是如何協調各個城市之間的合作。
過往香港與其他城市的合作欠佳,例如港珠澳大橋計劃,選擇「三地三檢」而不是「一地三檢」,又或者深圳豪宅區「紅樹林」對著香港新界西垃圾推填區,及龍鼓灣發電廠,一旦香港這邊燒垃圾,對深圳的影響很大,加上區內不同城市,各自為政,重覆興建不少機場及碼頭等建設。
香港已經回歸20年,憑著過往的成功及經濟實力,在跟國內城市合作時,往往格格不入,自視過高,成績欠奉。但當今香港GDP約為25,000億港幣,深圳及廣州也接近20,000億元,追上香港似乎只是時間問題。
就以房地產為例,變化也可以很大,香港可用土地資源缺乏,令房價及租金都非常高,在大灣區規劃下,珠江東岸與西岸有四條大橋連接,包括虎門一橋及二橋,深中通道及港珠澳大橋,到2020年,以廣州為中心,在五條縱向及兩條橫向高速鐵路,打造成大灣區內一小時生活圈。
換句話,未來在香港工作,在中山、江門等地居住,已經不是夢,交通方便,只需一個小時,大大有助降低居住成本,大家又是否準備好沒有?香港特區,在過境關卡及「一國兩制」的文化差異下,大家又各自堅持「一地兩檢」及「兩地兩檢」,對香港融入大灣區的發展,固然百害而無一利,對解決香港房屋問題也是大打折扣。
 
世紀21奇豐物業顧問行
主席及行政總裁 李峻銘
放盤搵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