辣招中外皆有 效益高下立見

辣招中外皆有 效益高下立見 港府為壓抑樓市推出的辣招已經實施了兩年,至今仍未能獲得立法會通過,可見爭議聲仍不絕,而本月辣招將會正式向立法局作出二讀及三讀,能否如期通過,還是成疑。 筆者最近有親戚希望在澳洲墨爾本置業,令筆者發現澳洲所實施的辣招,似乎比港式辣招來得更高明。凡外地人在墨爾本購買住宅物業,只可購買地皮自行興建或直接從發展商一手購入,並不准許從二手業主中購買。在香港,外地人只要肯付出多15%的稅金,任何物業也可以買,而外地人在墨爾本,購買二手住宅物業是犯法的。若在壓抑需求的角度,對二手物業的需求,只會完全集中於本地人了,這相比15%的稅金實來得有效。 相反,外地投資者可以購買新樓或自行興建,背後的意義在於鼓勵供應增加,由於外地投資者被侷促於此類物業,一手樓價相對二手樓價有一定的溢價,發展商獲利的機會也會較高,利錢也可能更厚,藉此推動發展商發展物業。 結果,本地人大多只會買二手樓,一手樓由外地人先買,如要出售,便變成二手樓,可售予本地人,但樓價就要打折,在樓價高升的日子,本地人的怨氣也不致太深,不會輕言外地人炒貴澳洲物業。誠然,筆者在2008年曾經考慮在澳洲置業,也是因為上述這幾個原因而卻步,政策成功趕走了筆者的投資意慾。 當然,在香港民粹高漲的背景下,類似政策即使對大局有利,但也只會被指責成為與發展商勾結、官商勾結的嫌疑,民怨就難以平息,這也就是現金香港社會的悲哀。 李峻銘 – 主席及行政總裁 世紀21奇豐物業顧問行
放盤搵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