劏房由來已久 供應增問題治

香港自50、60年代起,人口開始增加,經濟起飛,住屋供應變得不足,當時已有不少私人樓宇分拆多間板間房出租,即現時常言道的「劏房」。
其實,香港住屋不足的問題存在已久,花園街四級大火,導致9死34傷慘劇,究其原因乃火場以及四周樓宇存在不少劏房甚至違規建築,大廈間隔改動加上人口密集,一旦有火警發生,住客逃生困難,結果釀成多人死傷,進一步暴露了劏房問題的普遍及嚴重性,而應否全面取締劏房或嚴格進行立法監管,有關問題早已引起社會上激烈討論。
單從表面統計數字來看,現時香港單位總數實高於住戶總數,住屋數目絕對足夠應付現時人口需要。但實際情況卻是現在不少住屋單位長期處於空置待售的狀況,「太空人業主」早已不在港定居;加上香港貧富懸殊嚴重,有人無屋住,有些家庭擁有數個單位無人住;還有近年內地同胞及投資者來港置業的比例日趨上升,凡此種種都令到「數字」變得不甚可靠。
回顧去年花園街排檔大火,當時幸而未傷及人命,事件便已引起社會上的關注及廣泛討論,日前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就花園街大火表示要破門入屋,查看私人樓宇有否改建劏房。筆者認為,要查並不困難,要趕絕劏房亦非難事,重要的是過往依靠劏房作居所的住客如何安置?住宅單位供應不足,這一群「無殼蝸牛」又如何尋找「安樂窩」?這都是政府要切實面對的問題。

實際上,現時本港就只有7%土地已開發作住宅用途,當中更不少為「居住效益較低」的村屋群,餘下仍有70%納為郊野公園用地,政府只要取出1%的住宅土地供應,便足夠讓100萬人居住,解決住屋問題。然而,現時不少環保團體都會以保護環境為由,阻止政府開發土地資源,但面對環保及人命的選擇,我們又該如何取捨?這一點切勿「本末倒置」吧!要解決現時劏房及衍生出來的連串社會問題,增加供應實是不二法門。
李峻銘 – 主席及行政總裁 世紀21奇豐物業顧問行

放盤搵盤